10000家锅圈食汇门店,杨明超有了新烦恼
最近,锅圈日子挺不好过。
曾被誉为“在家吃饭第一股”,如今却陷入股价跌跌不休的困境中。截止9月17日,锅圈收盘价为2.24港元/股,较发行价5.98港元/股,暴跌62.5%。
与此同时,锅圈的2024年中期业绩表现也属实一般。财报数据显示,报告期内,锅圈实现收入26.65亿元,同比减少3.5%;实现净利润8598.4万元,同比下跌20.16%。
那么,曾经主打“在家吃饭”的锅圈,真的对消费者已经失去吸引力?其准备售卖预制菜,真的可以缓解其焦虑么?
锅圈业绩承压严重
彼时,靠着“宅在家红利”,主打“在家吃饭”消费场景的锅圈,迅速崛起,深受资本市场青睐,创造“在家吃饭第一股”的品牌传奇。
但随着疫情消退,消费者外出就餐频率不断提升,锅圈主打的“在家吃饭”概念明显不再灵光了。
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51886亿元,同期中国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仅4411亿元,占比仅8.5%。
显而易见,锅圈主打的“在家吃饭”需求明显不是主流。
财报数据显示,2023年全年锅圈的总营收出现了大幅下滑,同比下降15%为60.94亿元。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.18亿元,同比增长23.8%。
而到了2024年,锅圈非但营收下滑严峻趋势没能扼制,净利润也大幅下跌。财报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锅圈营收同比下跌3.48%至26.65亿元,净利润同比下跌20.16%至8598.4万元。
门店规模方面,报告期内,锅圈共有 9660 家零售门店。而在上年同期,锅圈共有9915家门店。这意味着,短短一年时间里,锅圈有255家门店已经关闭。
营收利润双双下滑,门店关店率持续上升,也让市场对于锅圈日渐丧失信心。
归根结底,锅圈之前的商业模式太过于高度依赖加盟模式。
在餐饮行业,加盟模式已经非常普遍。品牌通过与加盟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,向其销售自有品牌产品,并提供门店运营管理等策略。
疫情期间,锅圈“在家吃饭”的理念备受推崇,加盟商数量增长非常迅速。从2020年 1月到2022年12月,锅圈加盟商数量从1441家增长到9221家。截止2023年10月,锅圈门店数量正式突破1万家,在去年年底门店数为10307家,其中自营门店只有7家,占比仅为0.1%。
随着加盟商数量不断增长,也直接带动了锅圈的业绩高速增长。
财报数据显示,从2020年到2021年,锅圈净利润分别亏损0.43亿元和4.62亿元,到了2022年,锅圈首次实现年度盈利,净利润为2.30亿元,同比增长149.76%。
其中,2020年到2022年,锅圈向加盟商销售在家吃饭食材及相关产品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98.2%、94.2%和90.3%。
显而易见,锅圈加盟商对于锅圈的业绩和利润都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。
不过随着疫情红利消退,“在家吃饭”需求下滑,外加火锅消费频率较低,在家吃火锅频次更低。种种因素下,锅圈加盟商经营压力大,不少门店不得不关店止损。
据中新经纬曾报道,有人在上海加盟锅圈后,后台数据显示,门店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,销售额累计为58.83万元,在上海约300家门店里一度排在第132位。然而却依旧难逃亏损的现实。八个月时间里,这家门店亏损高达40万元,最终只能被迫关店。
如此情况下,新门店数量增长也随之陷入瓶颈。2023年锅圈净增门店为1086家,较2021年的2568家和2022年的2353家相比,增长情况几乎已经“腰斩”。
曾经锅圈引以为傲的万店,如今显然已经难以带动其业绩增长。